

熱點新聞
- 利德曼閃耀CACLP 2025:創新
- 邀請函丨利德曼邀您共聚
- 利德曼獲評中上協“2024上
- 利德曼再次入選 “北京專
- 利德曼與蘇州立禾生物正
- 利德曼榮獲“證券之星·資
- 利德曼與俄羅斯VT公司達成
- 利德曼榮獲《中國基金報
- 清遠市市委副書記、市長
- 中國品牌日丨 利德曼以品
- 活動回顧丨響應健康中國
- IFCC執行委員會秘書長及北
- 公司動態丨利德曼2023年度
- 2024年會盛典丨利德曼年會
- 喜報|利德曼獲評北京經開
- 科研創新│利德曼ST2科研
- 科研創新 │ 利德曼子公司
- 喜訊丨利德曼榮登2023北京
- 會議回顧丨第二屆ZAODX世界
- 會議預告丨利德曼與您相
- 匯聚智慧 :善濟學社第一
- 熱烈祝賀:廣開控股生命
- 廣州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
- 廣州市黃埔區委書記陳杰
- 利德曼與高博醫療集團達
- 喜訊!利德曼成功入選“
- 喜訊!利德曼獲評北京市
- 喜訊!利德曼醫學參考實
- 利德曼榮獲經開區五星公
- 利德曼簽約MAI47、紛享銷客
- 利德曼與潤達醫療達成戰
- 利德曼董事長王凱翔先生
- 喜訊!利德曼醫學參考實
- 阿匹斯科技兩項新型冠狀
- 心系武漢|北京利德曼向湖
- 喜訊:利德曼榮獲“科技
- “乘風.破浪.共創.輝煌”
- 喜訊:利德曼喜迎高新科
- 感恩有你 一路同行 丨利德
- 強強聯手 共鑄輝煌 | 利德
- 喜訊:利德曼榮獲“2018年
- 喜訊:利德曼參考實驗室
- 利德曼成功舉辦2018年代理
- 利德曼盛大亮相2018美國芝
- 利德曼在2017年RELA試驗中再
- 利德曼在2018年衛生部參考
- 為促進醫學裝備領域發展
- 山水之都,美麗重慶!利
- 利德曼榮獲“2017年度中國
- 2017全國檢驗大會圓滿落幕
發改委:做強生物醫藥產業 推廣并應用先進技術
作者:中國新聞網日期:2013-03-10
今日,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就《生物產業發展規劃》答記者問時表示,要以開發生物技術藥物新產品和現代制藥(600420,股吧)新工藝技術為重點,強化先進技術規范的推廣應用,積極推動行業結構調整。重點發展生物技術藥物、化學藥物、中藥等,做強生物醫藥產業。
加快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黨中央、國務院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做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是對未來產業結構調整和科技發展做出的方向性重大戰略部署。去年7月,國務院發布了《“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提出了2020年將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宏偉目標。黨的十八大提出了更明確的使命和更高的要求,即:“使經濟發展更多依靠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帶動”,“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健康發展”。
談及《規劃》遵循的原則,該負責人表示,《規劃》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有關內容的深化和細化,是今后一段時間引導我國培育發展生物產業的總體部署,是指導地方和行業編制相關規劃的重要依據。《規劃》突出了生物產業階段性發展特征,明確了發展方向、發展目標、標志性重大任務等,提出了重點領域發展的行動計劃,以及強化組織實施的具體措施。
按照上述定位,《規劃》編制體現了以下原則:一是充分貫徹體現《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的精神,加強與《“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等有關規劃的銜接,體現宏觀性和指導性。二是重點突出近期的目標和任務,并適當展望“十三五”,體現階段性和針對性。三是明確相關領域的行動計劃、國家引導產業發展的具體舉措和政府推動產業發展的主要抓手,體現操作性和引導性。
同時,考慮到近幾年生物醫學工程和生物服務是發展熱點,新業態不斷出現,發展潛力巨大,因此,《規劃》在“十一五”國家提出的五個重點領域基礎上,從生物醫藥中單列出生物醫學工程,新增了生物服務,即明確了生物醫藥、生物醫學工程、生物農業、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環保、生物服務七個重點領域。
《規劃》針對生物產業每個領域發展的具體狀況,分別提出了相應的重點任務。
1、生物醫藥。發展生物醫藥產業是保障我國人民健康的需要。生物醫藥目前是生物產業的主體部分,新產品、新服務不斷涌現,產業規模迅速擴大。《規劃》提出,以開發生物技術藥物新產品和現代制藥新工藝技術為重點,強化先進技術規范的推廣應用,積極推動行業結構調整。重點發展生物技術藥物、化學藥物、中藥等,做強生物醫藥產業。
2、生物醫學工程。生物醫學工程是一個快速發展的領域,是生物技術、材料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產業,也是滿足我國人民預防、診斷、治療、手術、急救、康復等醫學和個人保健的市場需求產業,已成為國際投資熱點。《規劃》提出,一是有效整合優質資源,推動產學研醫深度結合,克服核心部件的設計和制造能力瓶頸,建立高效的醫療器械產業鏈,推動高性能醫學裝備規模化發展。二是推動仿生醫學、再生醫學和組織工程與生物技術的融合,加快新型高生物相容性醫用材料研制和產業化,加速發展高附加值植介入材料及制品。三是加快發展以生物分子診斷技術及其芯片為基礎的體外診斷試劑和儀器,推動我國診斷試劑產業的發展。
3、生物農業。發展生物農業是保障糧食安全、改善生態環境、提高農民增收和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手段。《規劃》提出重點發展生物育種、農用生物制品、海洋生物資源等重點任務。一是提升生物育種核心競爭力,大力開發主要農林動植物的高產、優質、多抗、高效新品種,加速推進現代生物技術與常規育種的集成應用,完善育繁推一體化的現代生物種業技術體系,大力發展高端產業群。二是強化生物獸藥與疫苗、生物農藥、生物肥料、生物飼料等農用生物制品的研發與產業化,促進農用生物制品的標準化高品質發展。三是加快開發海洋特有的生物資源,大幅提升海水養殖新品種開發能力,加快海洋生物活性物質的開發應用,提高海洋水產綜合加工技術及其加工廢棄物資源高值化利用水平。
4、生物制造。發展生物制造是我國制造業轉變生產方式,面向綠色、低碳與可持續經濟發展的需要。“十一五”期間,生物制造產業快速發展,部分產品在國際上具備較強競爭力。《規劃》提出,一是加快推動生物基材料、生物基化學品與新型發酵產品的規模化發展,提高生物基產品的經濟競爭力。二是圍繞傳統工業過程的綠色轉型升級,加強生物催化劑、工業酶制劑的新產品開發和產業化,推進綠色生物工藝的應用示范,初步形成生物法綠色工藝體系,提高經濟發展的綠色水平。
5、生物能源。發展生物能源是我國開拓清潔能源、緩解能源短缺、解決“三農”問題的戰略需求。《規劃》提出,一是充分利用宜能荒地建設生物液體燃料非糧原料的多元化供應體系,突破預處理技術、低成本水解糖化關鍵技術瓶頸,加速生物質燃氣合成燃油催化劑等研發和產業化。二是大力推廣生物燃氣和成型燃料技術的規模化應用,加大對大型成套裝備的研發和應用,建設城鄉一體化的供應體系。三是因地制宜地發展各類生物質發電技術和成套設備,建設適合不同區域特點的生物質發電示范工程,形成生物質發電原料收集體系、裝備研發和產業化體系以及相應管理體系。
6、生物環保。針對生物環保目前還處在起步階段,正在向深度和廣度發展的情況,《規劃》提出,以水污染、大氣污染、有機廢棄物治理和受損生態系統治理與修復為重點,大力發展高性能生物環保材料和生物制劑,推廣高效生物監測、治理、修復及廢物利用等成套技術工藝及裝備,推動產業規模擴大。
7、生物服務。生物服務是生物技術與市場需求相結合,加速生物產業發展的新業態,是高技術服務業發展的重點領域。《規劃》提出,大力發展服務于生物產業的合同研發和委托制造,提升高端實驗儀器、生物試劑和實驗動物等公共技術專業化服務能力,努力培育生物產業延伸服務,加強生物產業專業中介服務,促進生物服務新業態發展壯大。
此外,國家頒布了《促進生物產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內容涉及許多方面的政策措施,在此基礎上,為了體現《規劃》完整性,增強操作性,《規劃》針對未來各重點領域面臨的共性問題提出了六條保障措施。一是完善準入政策,促進創新創業;二是實施需求激勵,強化市場拉動;三是完善創新激勵,促進持續發展;四是重視人才培養,強化團隊建設;五是加強資源管理,保護生物安全;六是加強統籌協調,確保規劃落實。
加快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黨中央、國務院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做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是對未來產業結構調整和科技發展做出的方向性重大戰略部署。去年7月,國務院發布了《“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提出了2020年將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宏偉目標。黨的十八大提出了更明確的使命和更高的要求,即:“使經濟發展更多依靠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帶動”,“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健康發展”。
談及《規劃》遵循的原則,該負責人表示,《規劃》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有關內容的深化和細化,是今后一段時間引導我國培育發展生物產業的總體部署,是指導地方和行業編制相關規劃的重要依據。《規劃》突出了生物產業階段性發展特征,明確了發展方向、發展目標、標志性重大任務等,提出了重點領域發展的行動計劃,以及強化組織實施的具體措施。
按照上述定位,《規劃》編制體現了以下原則:一是充分貫徹體現《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的精神,加強與《“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等有關規劃的銜接,體現宏觀性和指導性。二是重點突出近期的目標和任務,并適當展望“十三五”,體現階段性和針對性。三是明確相關領域的行動計劃、國家引導產業發展的具體舉措和政府推動產業發展的主要抓手,體現操作性和引導性。
同時,考慮到近幾年生物醫學工程和生物服務是發展熱點,新業態不斷出現,發展潛力巨大,因此,《規劃》在“十一五”國家提出的五個重點領域基礎上,從生物醫藥中單列出生物醫學工程,新增了生物服務,即明確了生物醫藥、生物醫學工程、生物農業、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環保、生物服務七個重點領域。
《規劃》針對生物產業每個領域發展的具體狀況,分別提出了相應的重點任務。
1、生物醫藥。發展生物醫藥產業是保障我國人民健康的需要。生物醫藥目前是生物產業的主體部分,新產品、新服務不斷涌現,產業規模迅速擴大。《規劃》提出,以開發生物技術藥物新產品和現代制藥新工藝技術為重點,強化先進技術規范的推廣應用,積極推動行業結構調整。重點發展生物技術藥物、化學藥物、中藥等,做強生物醫藥產業。
2、生物醫學工程。生物醫學工程是一個快速發展的領域,是生物技術、材料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產業,也是滿足我國人民預防、診斷、治療、手術、急救、康復等醫學和個人保健的市場需求產業,已成為國際投資熱點。《規劃》提出,一是有效整合優質資源,推動產學研醫深度結合,克服核心部件的設計和制造能力瓶頸,建立高效的醫療器械產業鏈,推動高性能醫學裝備規模化發展。二是推動仿生醫學、再生醫學和組織工程與生物技術的融合,加快新型高生物相容性醫用材料研制和產業化,加速發展高附加值植介入材料及制品。三是加快發展以生物分子診斷技術及其芯片為基礎的體外診斷試劑和儀器,推動我國診斷試劑產業的發展。
3、生物農業。發展生物農業是保障糧食安全、改善生態環境、提高農民增收和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手段。《規劃》提出重點發展生物育種、農用生物制品、海洋生物資源等重點任務。一是提升生物育種核心競爭力,大力開發主要農林動植物的高產、優質、多抗、高效新品種,加速推進現代生物技術與常規育種的集成應用,完善育繁推一體化的現代生物種業技術體系,大力發展高端產業群。二是強化生物獸藥與疫苗、生物農藥、生物肥料、生物飼料等農用生物制品的研發與產業化,促進農用生物制品的標準化高品質發展。三是加快開發海洋特有的生物資源,大幅提升海水養殖新品種開發能力,加快海洋生物活性物質的開發應用,提高海洋水產綜合加工技術及其加工廢棄物資源高值化利用水平。
4、生物制造。發展生物制造是我國制造業轉變生產方式,面向綠色、低碳與可持續經濟發展的需要。“十一五”期間,生物制造產業快速發展,部分產品在國際上具備較強競爭力。《規劃》提出,一是加快推動生物基材料、生物基化學品與新型發酵產品的規模化發展,提高生物基產品的經濟競爭力。二是圍繞傳統工業過程的綠色轉型升級,加強生物催化劑、工業酶制劑的新產品開發和產業化,推進綠色生物工藝的應用示范,初步形成生物法綠色工藝體系,提高經濟發展的綠色水平。
5、生物能源。發展生物能源是我國開拓清潔能源、緩解能源短缺、解決“三農”問題的戰略需求。《規劃》提出,一是充分利用宜能荒地建設生物液體燃料非糧原料的多元化供應體系,突破預處理技術、低成本水解糖化關鍵技術瓶頸,加速生物質燃氣合成燃油催化劑等研發和產業化。二是大力推廣生物燃氣和成型燃料技術的規模化應用,加大對大型成套裝備的研發和應用,建設城鄉一體化的供應體系。三是因地制宜地發展各類生物質發電技術和成套設備,建設適合不同區域特點的生物質發電示范工程,形成生物質發電原料收集體系、裝備研發和產業化體系以及相應管理體系。
6、生物環保。針對生物環保目前還處在起步階段,正在向深度和廣度發展的情況,《規劃》提出,以水污染、大氣污染、有機廢棄物治理和受損生態系統治理與修復為重點,大力發展高性能生物環保材料和生物制劑,推廣高效生物監測、治理、修復及廢物利用等成套技術工藝及裝備,推動產業規模擴大。
7、生物服務。生物服務是生物技術與市場需求相結合,加速生物產業發展的新業態,是高技術服務業發展的重點領域。《規劃》提出,大力發展服務于生物產業的合同研發和委托制造,提升高端實驗儀器、生物試劑和實驗動物等公共技術專業化服務能力,努力培育生物產業延伸服務,加強生物產業專業中介服務,促進生物服務新業態發展壯大。
此外,國家頒布了《促進生物產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內容涉及許多方面的政策措施,在此基礎上,為了體現《規劃》完整性,增強操作性,《規劃》針對未來各重點領域面臨的共性問題提出了六條保障措施。一是完善準入政策,促進創新創業;二是實施需求激勵,強化市場拉動;三是完善創新激勵,促進持續發展;四是重視人才培養,強化團隊建設;五是加強資源管理,保護生物安全;六是加強統籌協調,確保規劃落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