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點新聞
- 利德曼閃耀CACLP 2025:創新
- 邀請函丨利德曼邀您共聚
- 利德曼獲評中上協“2024上
- 利德曼再次入選 “北京專
- 利德曼與蘇州立禾生物正
- 利德曼榮獲“證券之星·資
- 利德曼與俄羅斯VT公司達成
- 利德曼榮獲《中國基金報
- 清遠市市委副書記、市長
- 中國品牌日丨 利德曼以品
- 活動回顧丨響應健康中國
- IFCC執行委員會秘書長及北
- 公司動態丨利德曼2023年度
- 2024年會盛典丨利德曼年會
- 喜報|利德曼獲評北京經開
- 科研創新│利德曼ST2科研
- 科研創新 │ 利德曼子公司
- 喜訊丨利德曼榮登2023北京
- 會議回顧丨第二屆ZAODX世界
- 會議預告丨利德曼與您相
- 匯聚智慧 :善濟學社第一
- 熱烈祝賀:廣開控股生命
- 廣州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
- 廣州市黃埔區委書記陳杰
- 利德曼與高博醫療集團達
- 喜訊!利德曼成功入選“
- 喜訊!利德曼獲評北京市
- 喜訊!利德曼醫學參考實
- 利德曼榮獲經開區五星公
- 利德曼簽約MAI47、紛享銷客
- 利德曼與潤達醫療達成戰
- 利德曼董事長王凱翔先生
- 喜訊!利德曼醫學參考實
- 阿匹斯科技兩項新型冠狀
- 心系武漢|北京利德曼向湖
- 喜訊:利德曼榮獲“科技
- “乘風.破浪.共創.輝煌”
- 喜訊:利德曼喜迎高新科
- 感恩有你 一路同行 丨利德
- 強強聯手 共鑄輝煌 | 利德
- 喜訊:利德曼榮獲“2018年
- 喜訊:利德曼參考實驗室
- 利德曼成功舉辦2018年代理
- 利德曼盛大亮相2018美國芝
- 利德曼在2017年RELA試驗中再
- 利德曼在2018年衛生部參考
- 為促進醫學裝備領域發展
- 山水之都,美麗重慶!利
- 利德曼榮獲“2017年度中國
- 2017全國檢驗大會圓滿落幕
我國首次發布醫療器械藍皮書 行業還需創新
作者:admin日期:2014-01-22
日前,中國醫藥物資協會發布了《2013年中國醫療器械藍皮書》,中國醫藥物資協會醫療器械分會秘書長陳紅彥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這是我國醫療器械行業首次發布的藍皮書。該書預計中國醫療器械全年進出口總額達到330億美元,并且指出,進口醫療設備價格普遍高于歐美日等原產國50%-100%,如TOMO 放射治療系統等設備,在歐美日等國家多為250萬美元,我國進口多在500萬美元以上。
醫療器械落后國際15年
部分進口設備采購以政府投入為主,增加了財政負擔。不僅如此,更為嚴重的是進口設備的售后與維修均由原公司專門人員實施,一旦由于某些原因導致維修延時,耗材供應中斷,設備的使用將面臨癱瘓。此外,高端醫用設備核心技術掌握在外國企業內部,醫療診斷、治療數據和患者醫療檔案等信息安全同樣面臨巨大風險。
業內認為,在全球醫療科技和生物醫藥版圖里,中國頗具競爭力的不是產值最大的藥品,而是國家主推的中醫以及自發形成一定優勢的醫療器械。然而該《藍皮書》指出,中國醫療器械的總體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約為15年。國內中高端醫療器械主要依靠進口,進口金額約占全部市場的40%,進口公司主要是國際知名公司。約80%的CT市場、90%的超聲波儀器市場、85%的檢驗儀器市場、90%的磁共振設備、90%的心電圖機市場、80%的中高檔監視儀市場、 90%的高檔生理記錄儀市場以及60%的睡眠圖儀市場均被外國品牌所占據。跨國企業競爭的焦點是設計理念、產品質量和售后服務,而高質量的產品正是國內大型醫院所青睞的,因此國外產品多銷往國內的大型醫院,尤其是三甲醫院。
35%的產品出口轉內銷
上半年,我國共從89個國家和地區進口醫療器械。在進出口數據中有35%左右的產品或其主要構成部分是在中國生產,先出口國外、然后再進口到中國的銷售。從進口區域看,歐洲是我國最大的醫療器械進口來源地區,北美洲為第二大進口來源地區,亞洲排在第三位,三大洲進口額所占比重合計達97.57%.從具體進口國家和地區看,排在前十位的分別是美國、德國、日本、瑞士、韓國、愛爾蘭、英國、法國、荷蘭和新加坡,相關進口額合計達57.1億美元,合計占比達 83.86%.
這些數據表明,我國醫療器械產業鏈是由國外跨國公司主導高端價值鏈,不少關鍵技術仍被發達國家大公司壟斷。國內企業僅占據低端價值鏈的一部分。國內有為數不多的幾家企業進入高端產品市場,往往不能很好地組建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研發團隊。截至2012年底,我國醫療器械生產企業規模已經達到177788 家,90%左右的醫療器械生產企業是年收入在一兩千萬以內的生產技術含量較低的中小企業。而生產電子監護設備、超聲診斷設備、X射線斷層掃描設備、CT等擁有自主品牌的高技術含量產品且收入規模過5億元的企業并不多。
中國企業缺乏戰略創新
《藍皮書》指出,國內企業為爭奪低端市場的微薄利潤打得頭破血流,而占據高端市場的國外醫療器械巨頭則風景這邊獨好,這種強烈反差的根源就在于國內醫療器械市場缺乏戰略規劃與整合,不能很好地形成自主創新能力的研發團隊。
天下匯通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何銳在《藍皮書》發布會上表示,我國企業模仿的多,創新的少。他講了一個案例。幾乎每家藥店都賣一個醫療器械,叫拔罐器,幾百塊錢一套到幾十塊一套,利潤空間越來越小,幾十年過去,沒有企業做改進和創新。“有一次我在一個國際性的醫療器械展上去參展,發現國外同行人把這個國內做得最普遍的產品進行小小的改進,它的利潤就是成百上千倍增長。這個改進就是把中國的塑膠拔罐器做兩個電子片,做成電子拔罐器,取了一個很有意思名字叫做拔火罐,功效不僅活血化淤,還能起到鎮痛的作用。這個案例值得中國企業界深思。”
北京利德曼生化股份有限公司